奉川乌峰应氏宗谱行第

<1>

都说国有史、州县有志、家有谱,如此才能延续千年而不断。偶的家谱没看见过,父亲也说,村子太小,也没出过象样的读书人,确实没有修。但老祖宗的来历是算的清的,只因俺所在的小村从奉化北门外的外应到此才10代,最早的老太公的墓地就在九龙底,惜无人拜访了。偶太太公的墓在外应村口,偶是拜过好几回。


上些日子与同宗的应士东办事,有幸得见奉川乌峰应氏宗谱行第,特此记录:


云仍保遐裔,昭弘祖成宪。


钦秉上养真,硕德其源远。


嘉乐自天申,为善由心劝。


山中景可怡,水盛文思泮。


日月有光华,星斗相连贯。


登高望益广,庆祥求乃眷。


奕世永延长,知得千与万。


念言君子人,泰古静如见。


美哉金玉音,时久必荣焕。


顺便提一句,偶是“硕”字辈。


2009年4月3日见2002年《奉化百家姓》,有“应”氏记载:大桥外应的应姓于明永乐间定居。南浦朱应、外应村应姓均迁自慈溪三迸桥;方桥的应家应姓签字鄞县密岩;应家棚应姓一支为明洪武年间进士应蔚明后裔,迁自宁波,一支为应从敦后裔,迁自宁海。始祖同为唐长庆三年(823年)明州刺史应彪。九龙村应姓清时迁自外应。


至2000年11月1日0时,奉化有应姓5840人,其中大桥(现为锦屏、岳林街道)2335人;溪口366人;江口434人;西坞134人(西坞原先有应家岸的应姓聚居地,此村已消亡);尚田168人;莼湖207人;萧王庙609人(有里应村,与外应相对,系阿姑领养侄子繁衍而成,有宗谱,且出过不少名人,如上(尚)能上才上德三兄弟);裘村751人;大堰9人;班溪37人;方桥222人;桐照38人;白杜36人;鲒埼17人;楼岩183人;跸驻84人;松岙14人;董李25人;斑竹171人。


奉化文保所和档案馆均无奉化应姓宗谱收藏,在里应村看到过一本,但受鼠害,面目全非。在网上有这么一条: 14128【浙江奉化】应氏存义宗谱十二(民国)应真芝等修民国十五年(1926)新邑积善堂活字本四册吉林大学


另收录网上收集的应姓资料:


应(yīng)姓源出有二:


1、应氏出自姬姓,周武王姬发之后。周武王克商后,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(应国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),为应侯,建立应国。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,遂为应氏。


2、历史上,西域人的姓氏中有应氏。蒙古族中有的姓应氏。


得姓始祖:应叔(侯)。应姓源出自姬姓。周武王的第四个儿子应叔被封为应(今河南省叶县西北应城,一说今河南省省鲁山东部)侯,人称应候。应候的子孙以封地为姓,称为应氏。在古代,应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汝南。故应叔(侯)的后世子孙尊其为应姓的始祖。


郡望堂号


1、郡望


据《郡望百家姓》中有记载:应氏望出汝南郡。《姓氏考略》中记载:望出汝南、颍川。


汝南郡:汉高帝置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。


颍川郡:战国时秦置。治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。


2、堂号


淮阳堂:汉初,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。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,应曜坚决不去。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露了一下面。当时的人说:“商山四皓,不如淮阳一老!”


择善堂:浙江省缙云县三溪乡西应村应氏祠堂,堂号为“择善堂”。语出“论语”。孔子曰:“三人行必有吾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
燕翼堂: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应氏宗祠,堂号为“燕翼堂”。“燕翼”的意思,就是希望散居在各地的子孙们,都能像燕子回巢一样,回到祠堂,来看看祖先居住的地方。每年结合祭扫活动,都要举行对年满16岁青年进行"成人节"教育活动,向青年学生讲述前贤典型故事,介绍“燕翼堂”牌匾的来历,要求青年学生牢记祖训,不忘故里家乡。


报本堂:浙江省宁波市古慈城应氏宗祠,堂号为“报本堂”。


徵德堂: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应氏大祠堂,堂号为“徵德堂”,是祭祀芝英地区应氏祖先的场所


〖应姓宗祠五言通用联〗


居家称厚德;


为政有能声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全联典指明代判官应振黼,字乡夫,性资敏慧,由岁贡任泗州判官,有能声;居家以厚德称。著有《纪年录》。


析居分异地;


溯源本同根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宗祖规模远;


儿孙绍述长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福田宗祖种;


心地子孙耕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祖功垂福泽;


宗德衍家声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〖应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

乔木千支一本;


长江万派同源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千里关山分隔;


各地应裔同根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〖应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

淮阳一老胜四皓;


建安五官列七才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上联典指汉代隐士应曜,隐于淮阳山中。高帝时,与四皓俱被征命。曜独不至。时人语曰:“商山四皓,不如淮阳一老。”下联典指三国魏文学家应袁,了德琏,汝南人。曹操征吕为丞相掾属,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。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,为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明人集有《应德琏集》。


世叔五行收齐下;


华仲十子名俱扬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上联典指东汉司隶校尉应奉,字世叔,南顿人。少聪明,读书五行俱下。凡所经履,莫不暗记。累官武陵太守,有威恩。官至司隶校尉。下联典指东汉河南尹应顺,字华仲,南顿人。累官冀州刺史,廉直无私。事后母孝。和帝时为河南尹,明达政事。生十子,咸以才学名。


俨若思孝孙有庆;


谱如在照德维馨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序昭穆千秋龟鉴,


别源流万古鸿图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剞劂成一家信史;


流源创合族传书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〖应姓宗祠八言通用联〗


祖德宗功百世不迁;


子孝孙贤万代如见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铸史熔经光耀前烈;


孝亲敬长无玷家声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谱谍赫赫千载蕃昌;


家乘灿灿万世辉煌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昭假列祖春秋匪懈;


估启后人继序不忘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〖应姓宗祠九言通用联〗


著述辨礼仪风俗物类;


聪明愈杯弓蛇影猜疑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上联典指东汉泰山太守应劭,字仲远,举孝廉。撰《风俗通》,以辨物类名号。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应彬的事典。


凡今之人,不如我同姓;


聿修厥德,无忝尔所生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迹基仙居、厦阁渊源远;


派衍冠阳、龙溪谱谍详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列累朝簪缨,依依如昨;


编历代俊仕,隐隐若现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乔木发千枝,岂非一本,


长江流万派,总是同源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〖应姓宗祠十言通用联〗


祖宗善厚留遗,由来远矣;


岁时蒸尝祭享,可不敬乎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〖应姓宗祠十一言通用联〗


要好儿孙,须从崇祖敬宗起,


欲光门第,还是读书积善来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尊祖敬宗,遵万古圣贤礼乐;


修谱编志,序一家世代源流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族势尊严,昭奕代祖功宗德;


孙枝蕃衍,乘千年旧谱新志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祖德昭昭亿万年,长传宇内,


谱谍灿灿千百世,犹在人间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有为协万事之宜,自昭正气;


寿世垂百年而远,共仰芳型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〖应姓宗祠十一言以上通用联〗


颂扬于正人君子,联亲亲族谊,


赞美乎淑媛孀节,敦长长宗风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春露秋霜,正薀藻流,芳苹繁焕彩;


左昭右穆,喜宗枝繁,衍灵爽凭依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序昭序穆,纂载祖绩,宗功光谱谍;


专心专意,祈庇瓜绵,瓞衍振我族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垂训一无欺,能安份即是敬宗尊祖;


守身三自省,有正气便为孝子贤孙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观旧谱山川人物之伟丽,了然在目;


看新志道德文章所伏隆,明如指掌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由厦阁徙龙溪近一千年,喜见奕奕孙枝序昭穆;


自南宋至共和历三十世,笑看岿岿甲第继祖宗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富贵显然,必忠孝节廉自任几端,方可无愧宗祖;


读书美矣,但士农工商各专一业,便非不肖子孙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继遗风尊贤敬老、和宗睦族,本是龙溪应裔美德;


编新志教孝劝善、铸史镕经,诚属冠阳子孙义举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。


追木本水源龙溪,我族支分厦阁,由宁海传自钱塘;


溯祖德宗功应裔,先辈郡赐冠阳,继汝南始于周武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


继旧谍、叙世系、别亲疏,立行第序长幼,俨然不负众望;


创新志、载诗赋、纪名胜,撰文赞褒懿行,确实无愧大雅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


世以人传、人以谱传,上承祖、下启孙,继继绳绳长留史册;


父凭子寿、子凭孙寿,前千年、后万古,原原本本永驻人间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记载应姓祠堂用联


历宋元明清民及共和,合六大朝代,阅世生人阅人成世,子子孙孙同登谱谍;


自禄康成百千至刚毅,已三十二世,由本及末由末溯本,老老并载史册。


——佚名撰应姓宗祠通用联


此联为应氏宗祠宗谱新记载应姓祠堂用联
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
共 1 页 1 条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