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暨之惜字局-----聚善堂
清道光末年,T暨概浦凤梧里(今为应店街道地村),乡贤应潮生者,慕儒术,爱书籍,惜字如金。其时,欧美文风日盛,世风日下。见士夫诵读诗书旋举而弃之若土苴,(ju垫鞋底之草),不甚爱惜。而圜H(huan hui街市)井,乡曲委巷,断简故纸飞灰堕溷(hun厕所)则a(xi痛惜)然,以为文字之劫。亟谋所以挽救之,遂发大愿遍搜字纸。芒鞋重M(pian手脚经摩擦生成之硬皮),日(kun满)载而归,焚而投之于清流。虽严寒酷暑勿间。并倾其家产倡集六十人设惜字局于诸暨城北安仁坊。月醵(ju大家凑钱)其资,人输其力。公尤一意孤行,不复问家人、生产。其时,城北名宿陈蔚文感其诚挚,首捐良田三亩,自是邑人士亦相与踊跃瑁ci帮助)助,共襄善举。积田数百,积金数千,乃鸠材庀(pi具备)工建祠。内祠}圣,外祠先会友。有堂翼然,名曰"聚善"。越数年,又于凤梧里继建局一所。局内窗棂门格雕琢精美,中厅悬"聚善堂"一匾,游廊外墙亦书此三大字,每字广1、5平方米许。左侧厢房内设焚烧炉"字纸亭"一座。局编有「聚善堂」一书,劝喻人们重文字,惜字纸,福寿,荫子孙。诸暨历来为文风鼎盛之地,惜字习俗尤盛,集遗人走街串巷分发字篓,并收集废纸,已而焚之。清末民国初,其功能淡化。解放前夕曾为"小三八"办公室,乡公署。土改时,其房产被充公,分与四家。期间为村食堂。内存文物毁于文革,遗址今尚存。诸暨唯此两局,可为义门应氏文化之见证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共 1 页 1 条数据